紙紮知識館
首頁 → 紙紮知識館
讓創藝紙紮來告訴您紙紮商品應該在那些時間點比較適宜,國內民眾普遍大多數遵循以下兩大原則來燒化,分別是「治喪期間內燒化、特殊節日燒化」,以下節日為何比較適宜燒化,主要也是因為現代人生活比較忙碌難以統整出一個共同配合的時間來一同緬懷思念,有了以下的時間也比較方便親人之間的聚集並共同祭祀已逝的親人,那麼除以下節日外的時間就無法燒化了嗎?
當然不是!我們對於已故親人的離去思念是無時無刻的,所以在祭祀、祭拜、思念都是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前往探視的,所以當您想要燒化紙紮或者是探視已故親人與祂說說話或是看看祂,任何時間都是可以的喔!
過去以往針對此類紙紮商品都需要填寫上所謂的「三寶司」並張貼在要燒化的任何祭祀商品上,紙紮的演化時至今日到現在通俗的普遍稱呼都叫「封條」,然而民間的封條樣式也有很多的種類分別,普遍常見的封條有哪些就讓創藝紙紮來告訴您!
卡片式封條:比較適合使用在一些較小型的祭祀型商品上,當然紙紮商品也是,卡片式的封條在設計上也較以往傳統符咒型的三寶司封條更加凸顯符合現代的新穎感
長條型封條:仿照過去傳統符咒型的三寶司封條,可用於大型紙紮商品的張貼,當然現今仍還保有這樣的設計型款式,主要也是因為大多數年長者們的記憶中,這就是他們最熟識且認知上的封條型款式
紙紮的由來
紙紮師傅們都是從小刻苦耐勞的由學徒做起,要經過諸多年的磨練,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師傅,師傅們的設計圖大多是在自己的腦海裡,沒有文字記載,只能以口耳相傳的方式一代傳一代,紙紮的起源則有兩種說法:
典故一
根據《台灣鄉土藝術賞析》一書提到,糊紙業是古老技職之一,他們供奉的神明是長城先師,「因為唐朝李世民為建立國家,而殺戮眾多,一生作孽太多,夢境遊地府時,發現地府的孤魂野鬼沒有房子住,吃不飽穿不暖,紛紛向他乞討,回到陽世後便命令他的大臣長城公做紙人代替陰魂,來超渡唸經,就這樣相傳下來」於是人們也因此做紙人超渡冤魂,以求平安。 但是真正「燒紙人」可能是由中國古代民間習俗演化而來。因商代以前皆有用活人、活馬陪葬的習俗,而到商代有奴隸殉葬的習俗,並逐漸以陶俑代替活人活馬殉葬。因用活人殉葬,未免太過殘忍,於是逐漸使用陶俑、泥人來陪葬等,近來由安陽殷墟中發掘出大量殉葬奴隸的遺骨骸中三件帶枷的奴隸「陶俑」,可知商代後期曾逐漸使用陶俑代替活人、活馬殉葬。而西周時代出現了「芻靈」(束草為人形即「草人」),用為明器葬於墓中,於春秋戰國有用「木偶人」的「俑」殉葬。而「秦兵馬俑」的出土更證明用「人俑」、「馬俑」代替「活人」、「活馬」的殉葬,而秦始黃發動這麼浩大的人力物力,做這些千軍萬馬的「兵馬俑」也是承襲上古商周之「習俗」與「道教前期」之神仙長生思想。
由此可知「俑」乃古代社會中,人殉葬的習俗逐漸演變而來,而到唐太宗之後即有「燒紙人」的習俗演化,故「燒紙人」、「靈厝」乃承襲此一思想而來。
典故二
根據《台灣的老行業》一書提到,相傳是龍王私下竄改降雨量,致使大雨氾濫、死傷無數,因此觸犯天條下令斬首,而執刑斬首的官吏為身兼天庭職務及唐太宗重臣的魏徵,於是龍王便托夢唐太宗解危,未料陰錯陽差下,仍讓魏徵於夢中斬了龍王。龍王死後心有不甘,至地府告狀,遂使唐太宗昏迷數日,靈魂出竅至地府遊蕩。在行經枉死城時,看到那裡的鬼魂飽受折磨,吃不飽穿不暖,沒有錢用,也沒有房子住,紛紛向他求討,嚇得他立即甦醒。重返人間後,他燒化了大量的紙厝、紙錢和各項祭品給那些孤魂野鬼,不久這個消息傳遍天下,民間競相仿效。
時日一久,燒紙厝;祭品便成為喪禮的一環,而唐太宗也成為糊紙業的祖師爺。
紙紮的淵源
紙紮,是一門流傳已久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與技術。
廣義的紙紮包括彩門、靈棚、戲台、店舖門面裝潢、匾額及扎作人物、紙馬、戲文、舞具、風箏、燈彩等。狹義的紙扎指的是喪俗紙紮,主要指用於祭祀及喪俗活動中所扎制各類紙製品。
傳統的紙紮藝術歷史淵源可追塑至唐朝,1973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阿斯塔那唐代古墓群中發掘的紙棺是迄今所發現最早的紙紮實物,之後在宋朝、明朝及清朝的歷史典籍中都可以發現關於紙紮的相關記載。
紙紮的應用
紙紮藝術品在民間喪葬或祭祀活動中被普遍廣泛的使用也代表著另外一種重要的意義,即中國儒家觀念中的孝道、倫常及佛教在中國的盛行。
在最初的殉葬品,可能是用活人活物來充當,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意識到這種行為過於殘酷而逐漸被廢除,改以木偶人陪葬,後又演變為人俑及器皿,統稱為明器。民間舉行喪葬的祭拜儀式及對陪葬品的重視隨著孝道倡行,造紙術的發明,從漢唐、宋至明清,紙扎的技巧不但日趨成熟,在喪俗祭拜中也成為不可少的用品。
紙紮的意義
不只儒家孝道觀念、注重厚葬的影響,佛教盛行於中國後,民間大眾將信仰與希望寄託在來世及另外一個世界,希望人活著的時後雖然沒辦法過太好的日子,在往生之後也能藉由紙扎品的供奉讓親友享受比生前更好的生活。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慰藉陽世子孫的心靈,也能悼念 往生者,撫平傷痛。
傳統的紙紮技術流傳至今,多僅剩依靠家族力量一脈單傳,但大多年輕人離鄉背井,不願繼承家業或承襲紙扎技術也是紙扎技藝漸漸失傳的重要原因。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發達,紙製品的改良,我們如何在舊有的良好傳統觀念下,重新開展紙紮藝術的新文化,是傳承的重要概念。
創藝紙紮的文化
創藝紙紮除了承襲了舊有紙紮藝術的用心及技術改良,將傳統紙扎中重要的五大流程技術扎骨、包堆、剪貼、框線、畫筆同樣包含在現代的紙紮製作流程當中,與傳統較不相同的是,創藝加入了新穎的建築技巧,從電腦繪製設計圖開始,每一個單品家具零件的骨架、每棟房子主題屋的牆面、隔間都融合了建築概念和動線設計,創藝在紙紮包堆、剪貼的過程使用最時尚、最搭配的紙質和建材,裝潢出最好的居住、渡假、娛樂環境及紙紮商品,除此之外,創藝紙紮更相信這些精心製作的紙紮商品,真的可以藉由每位親友的手,送去往生者的另一個世界,所以創藝在每個商品上的實用性和擺設位置都有經過仔細的考量。
不同於空空洞洞的房子,我們提供了最舒適的床,最現代的衛浴、淋浴設備,還有上百種時尚家具和日用品。
創藝紙紮唯一沒有改變的是,承襲中國民間文化幾千年下的真心,古人藉由供奉紙扎品來撫慰陽世子孫的心靈和滿足往生者的遺願,創藝同樣希望藉由更完美的紙紮商品,好讓陽世子孫的心意傳達給往生的親友,在每一次的紀念,每一次的想念,都不忘記祂們所遺留下來的精神與美好,實現「完成您心中的思念,實現祂未完的心願」
創藝紙紮希望透過每位設計師手工的誠意,和創藝提供的每一個服務,能滿足在摯愛生前每位家屬們來不及為祂們做的事情,讓相隔世界兩端的彼此都能真正沒有遺憾。